在广西全州县凤凰镇和平村的怀抱中,静默地躺着一处承载着厚重历史与深切情感的圣地——凤凰嘴渡口。据地方志记载,此地因形状貌似凤凰头部而得名,而它更为人所铭记的,是其在湘江战役中作为红军抢渡最后关口的悲壮角色。
2024年7月26日,来自江南手机版app,江南(中国)的一支实践队伍踏上了这片神圣的土地,旨在探寻并传承那段不朽的历史记忆。在凤凰镇和平村党总支书记马军华的引领下,队伍首先来到了凤凰嘴渡口遗址。马书记深情地讲述道:“凤凰嘴渡口,是湘江战役中红军牺牲最为惨烈的渡口。硝烟散去后,当地百姓含泪沿江掩埋红军英烈,然而更多的烈士则长眠于江底,其悲壮程度,空前绝后。沿岸百姓以‘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的誓言,表达了对红军烈士无尽的哀思与敬仰。”
江风拂面,带着几分历史的凉意,实践队伍的成员们驻足江边,凝视着那曾经见证无数英勇与牺牲的滔滔江水,心中涌动着难以言喻的敬意与哀思。在情感的驱使下,他们自发组织起来,朗诵起那首在桂北地区广为流传的民谣:“英雄血染湘江渡,江底尽埋英烈骨。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每一字一句,都饱含着对红军烈士最真挚的缅怀与对那段峥嵘岁月的深刻铭记。
随后,马书记带领实践队伍重走红军当年走过的湘江畔。他详细描述了红军将士在敌机轰炸与桂军机枪扫射下,无畏地涉水抢渡的英勇场景。江面宽达百余米,红军将士在刺骨的江水中,以血肉之躯抵挡着敌人猛烈的火力,其损失之惨重,令人痛心疾首。渡江战役后,湘江几乎化为血河,上游漂下的尸体堆积成山,岸边的树林中也散落着红军烈士的残骸。这一幕幕惨烈的画面,通过马书记的讲述,仿佛重现于实践队伍成员们的眼前。
在湘江畔,还保留着一口具有特殊意义的红军井。马书记介绍道,这口井是当年红军将士饮水的地方。红军将士不仅纪律严明,而且亲民爱民。他们身着便衣进入百姓家中帮忙扫地挑水,不动百姓分毫;在搭建浮桥时,更是细心地向乡亲们借门板并一一编号记录,承诺渡江后物归原主。这些行为深深打动了当地人民的心,也为红军赢得了广泛的尊敬与支持。
“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这不仅仅是一种物质上的禁忌,更是一种精神上的寄托与哀悼。当地百姓通过这种方式,表达着对红军烈士们最深切的怀念和最高的敬意。这种情感跨越了时间的长河,成为了连接过去与现在、红军与百姓之间不朽的情感纽带。
此次实践活动,不仅让实践队伍成员们深刻感受到了湘江战役的悲壮历史与红军精神的伟大力量,更激发了他们传承和发扬红军精神的强烈愿望。他们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念,继续探寻历史的足迹,传承红色基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图片来源:卓宇露 郑昊宇
文字来源:汤鹏宇
编辑:李思琪 张茜 杨馨怡 何世强
带队老师:曹凯